减重计划的实施,应强调长期坚持、循序渐进。
· 对于大多数超重或轻度肥胖者(24.0kg/m2≤BMI<32.5kg/m2),建议初始时设立每周减轻体重约0.5~1kg 的目标,每月减轻2~4kg,6 个月内减轻当前体重的5%~15%并维持;
· 对于中、重度肥胖者(BMI≥32.5kg/m2),建议设立周、月目标,定期评估,按减轻现体重的 5%、10%、15%划分阶段性减重目标,周期为 3 至 6 个月。
1.生活方式干预
生活方式干预是体重管理的首选方法,主要包括减少饮食能量摄入、增加身体活动及其他有益于减重的行为改变等。
(1)膳食干预(含个体化调整食物构成)
膳食干预生活方式干预的主要手段,在限制总能量摄入的基础上,通过均衡膳食模式或调整食物构成等,维持机体能量摄入与消耗之间的负平衡状态。
(2)运动干预
超重肥胖人群应以减脂为主要目标、维持瘦体重*为次要目标进行运动。推荐长时间中低强度有氧运动,通常需要每日进行一次或两次运动。另外结合抗阻运动有助于在减少身体脂肪的同时维持瘦体重。
(瘦体重:是指人体中除去脂肪组织之外的组织和物质的总重量,包括肌肉、骨骼、内脏、水分等。)
(3)精神心理支持
超重肥胖者的精神心理支持主要针对依从性不强、减重信心不足等问题,其目标是支持个体改变并维持健康的生活方式,具体技术包括动机访谈、自我监控、刺激控制、情绪管理、认知重建、问题解决等。如发现存在难以抑制对食物的渴望、短时间进食大量食物,伴随停不下来的失控感等情况,应进一步评估或转诊精神科。
2.医学治疗
(1)中医治疗
肥胖的病机为胃强脾弱,酿生痰湿,导致气郁、血瘀、内热壅塞。中医治疗肥胖可通过中药、针灸、穴位埋线、耳针疗法、振腹法、太极拳等达到减重目的。
(2)药物治疗
BMI≥28kg/m2且经过 3~6 个月的生活方式干预仍不能减重 5%,或 BMI≥24kg/m2且合并高血压、高血糖症、高脂血症、代谢功能障碍相关性脂肪性肝病、体重相关骨关节疾病、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并发症的成人患者,可以考虑在综合生活方式干预的基础上加用药物治疗,以帮助减重和改善健康状况。(具体药物治疗方法参见《肥胖症诊疗指南(2024 年版)》)
(3)手术治疗
对于BMI≥32.5kg/m2,或者27.5kg/m2≤BMI<32.5kg/m2且存在肥胖相关并发症或合并症的成年人,经改变生活方式和内科治疗无效,综合评估患者意愿、治疗依从性、手术风险和获益并充分知情后,可考虑手术。(具体手术适应证参见《肥胖症诊疗指南(2024 年版)》)
3.全流程体重管理
建立“院内诊疗+院外管理”的全流程体重管理新模式,合理规范利用 5G 移动通信、云存储、人工智能、可穿戴设备等新技术,实现远程采集、监测、评估、管理,帮助个体建立良好的生活方式,满足个性化、精准化、持续性的体重管理需求。
老年人群体重管理(65岁及以上)
老年人群体重管理(65岁及以上):结合老年人的健康状况和肥胖相关危险因素,全面评估体重管理对改善老年人机体功能的作用,制定相应营养和运动方案。